
近日,記者與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取得聯系,專家們認為:糧食市場長期預測的出 發(fā)點應當放在需求方面。對于中國來說,糧食生產、進出口以及國家的政策調整都是 根據需求量的變化而展開的。
國內糧食需求增勢趨緩
我國國內糧食需求量在過去幾十年時間里呈緩慢剛性增長。從1976年至1986年 間,平均每年國內消費增長約4.39%,從1986年至1996年間,平均每年國內消費增長 約2.7%。近7年國內消費增長明顯低于前20年,最高的1999年增長率為1.36%。最低的 2001年增長只有0.39%,平均為0.906%。
口糧消費趨減飼料消費增加
根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的數據,我國近10年來,國內消費中的口糧消費趨減,飼 料用糧消費趨增。自1996年以來,口糧消費由增轉降,近幾年由2000年的5208億斤降 至2003年的5085億斤。飼料消費由1996年的2164億斤增至2003年的2385億斤??诩Z消 費趨減有兩個方面原因:一是人的體力勞動減少,人均消費的糧食減少,這與機械、 電力的發(fā)展相一致。二是肉、禽、蛋、奶及果、菜、糖、油消費增加,代替了相當數 量的直接糧食消費,這與國內農業(yè)生產結構調整相一致。
糧食消費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趨同
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,1982年至1990年的8年間,我國人口 年均增長率為1.48%。根據2001年人口普查數據,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間,全國人 口年均增長率為1.07%。毫無疑問,未來我國必須繼續(xù)實行最嚴格的人口控制制度,這 不僅是糧食問題所制約,更是國家土地及其他資源(包括水、煤、石油等)和生態(tài)環(huán) 境所制約的。人口增長率有望進一步降低。根據2004年2月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2003年度 統(tǒng)計公報數據,2003年我國人口增加了774萬人,增長率降至0.601%。預計2004年以 后,國家人口增長率將控制在0.7%之內。但是,不能忽視未統(tǒng)計在冊人口的數量。
在人口增加的同時,糧食消費的絕對數量是增加的,但增長率已趨于降低,而人 口增長率下降的速度更快,這一點值得重視。因此,可以考慮將未來我國糧食消費增 長率的上限設在人口增長率與目前的消費增長率之間。
以年均增長0.9%預測我國未來糧食消費量
因為近幾年糧食消費的增長率已經與人口增長率趨同,本應以人口增長率 (0.601%)和近幾年的消費增長率的平均數(0.98%)來計算未來糧食需求量,考慮到 應留有余地,將糧食需求量設想得稍微高一些。另外,預計2005年我國糧食出口將減 少,導致總需求量減少。因此,如果考慮到進出口因素,2005年實際需求量還存在一 定變數。但是按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消費需求數字計算,2002年我國口糧消費為5499億斤, 人均口糧消費為423斤/年,明顯偏高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公布的歷史數據,近十幾年全 國人均糧食消費處于下降趨勢,對過高估計的人均口糧消費數字應當調整。因此在 2004年國內消費量中調減了200億斤。
調減消費水平的主要依據
專業(yè)人士楊衛(wèi)路認為,以往一些專家的預測,對我國糧食需求量的估計均偏高, 這樣對宏觀調控其實是不利的。對需求預測值偏高的主觀原因,可能與對糧食短缺的 恐懼有關,保險系數加碼再加碼,成為通常的做法。長期如此,會引起其他一些問 題。調減的根據如下。
首先,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,我國城鄉(xiāng)人均糧食消費在10年時間內持續(xù)緩慢下 降。其中城鎮(zhèn)居民人均消費量在1982年為144.6公斤,10年內下降了22.89%。2002年 又進一步降至78.5公斤,10年內又下降了29.6%。農村居民人均糧食消費在1982年至 1992年間減少并不明顯,1992年人均消費為250.5公斤,2002年降至236.5公斤,10年 內減少了5.59%。因此可以得出結論,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減少的趨勢應當肯定。根據 國家統(tǒng)計局另一份報告分析,2002年我國糧食國內消費中口糧為5499億斤,飼料用糧 為2972億斤,口糧與飼料用糧的比例為65%和35%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另一份報告分 析,2002年農村人均口糧消費為473斤,城鎮(zhèn)為157斤。加權平均為376斤。比國家統(tǒng) 計局第一份報告人均口糧消費少47斤。
第二,糧食消費水平降低,主要是口糧消費減少,而飼料消費并未減少。畜牧業(yè) 的發(fā)展和肉禽蛋奶產量的增加證明了這一點。部分糧食的轉化是口糧消費減少的直接 原因之一。其中養(yǎng)牛和養(yǎng)羊業(yè)并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糧食,因此,畜牧業(yè)發(fā)展必然消耗 同比例糧食的說法并不十分準確。我國玉米大量出口的同時,沒有影響到畜牧業(yè)發(fā)展 勢頭證明了這一點。
第三,近幾年我國水果蔬菜生產發(fā)展較快,市場上除糧食外,可替代食品增加數 量難以估量。如山藥、芋頭、木薯、南瓜等富含淀粉類食品都不在糧食統(tǒng)計范圍,但 都對糧食消費產生影響。
第四,國家經濟的發(fā)展,電力、機械的大量使用,大量減少了勞動者勞動強度, 對糧食的直接消費產生一定影響。
來源:中國食品產業(yè)網

